
为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学、历史文化的认知,推动课堂知识与实地考察交互融合,华商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刘伟云老师,文学院专任教师高盛棠老师、姚俊平老师、符红梅老师、张璐老师、何颖贤老师,率学生团队奔赴四川成都开展研学。此次行程旨在让学生亲身感悟川蜀地区厚重文化底蕴与历史脉络,以实践赋能文学、历史学习。 研学首日,师生自广州启程,顺利抵达成都。稍作休整后,旋即投入探索,聚焦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东门市井、劼人公...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8月30日,广州华商学院肇庆校区文学院迎来2025年专升本新生,校园内处处洋溢着迎接新学子的热烈氛围。 为确保迎新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文学院提前统筹部署,依托志愿者团队为新生打造暖心入学服务,让新生初入校园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身着统一志愿服装的志愿者们迅速整理迎新物资、核对新生信息表、校园指引手册等材料,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等候工作安排。随后,文学院老师现场开展动员工作,明确迎新流程与...
2025年8月16日至22日,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代表团以“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赴英国交流学习。代表团先后走访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米德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斯斯巴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并参访了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此次出访旨在深化国际中文教育交流,推动“三重构 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海外实践,进一步拓展文学院在国际化办学和学科建设上的...
导言如何读懂一座城的灵魂?师生一行人的答案,是踏上一场艺术与文学交织的探寻之旅。在哈尔滨市博物馆,泛黄的手稿、凝重的油画与灵动的摄影,共叙着文艺交融的诗篇;圣索菲亚教堂的穹顶将神性之光凝为砖石史诗;中华巴洛克街区用雕花门楣演绎中西合璧的寓言;而青岛建筑群的花岗岩墙体,则沉默刻录下时代的对话。这一程,我们试图在砖石纹路与光影色彩间,解读城市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哈尔滨市博物馆踏上哈尔滨这片黑土地后,...
8月9日,文学院新疆研学考察团师生抵达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围绕“边塞女性与文明交融”主题开展实地学习,重点考察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及冯嫽夫人的历史事迹。考察团首先参观了纪念馆序厅。馆内展陈的西域地图清晰标示了乌孙的地理位置及丝绸之路的走向,为后续参观提供了历史地理背景。细君以宗室之尊,完成文化翻译在细君公主相关展区,师生们观看了反映其生平的展板资料。据馆内讲解和展板信息,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后创作了...
8月10日,新疆研学之旅的第七天,文学院师生一行人走进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博物馆的陈列与讲解中,追溯西域千年过往,在文物遗存间学习新知识,触摸历史真实的纹理。 清晨,怀揣期待,师生们踏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这座矗立着的文化宝库,静静陈列着西域千年的时光碎片。从远古石器到丝路文物,从民俗展品到宗教遗存,每一件文物都似无声的讲述者,等待师生们聆听其承载的故事。历史溯源:从石器到丝路的文明脉...
当古人笔下“穹帐亦累累”的游牧画卷在眼前展开——8月8日,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师生踏上了新疆那拉提草原研学之旅。此行旨在将书本上的边塞诗篇与西域文明,置于这片广袤绿野间进行体悟。被誉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它深藏于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平均海拔1800米。八月盛夏,绿草如茵铺展至天际,巩乃斯河蜿蜒如带,平展的河谷、起伏的丘陵与茂密的云杉林、散落的哈萨克族毡房...
伊犁河谷的阳光炽烈如熔金,研学的第四日,我们的大巴沿着蜿蜒山路,驶向了赛里木湖。到达时正值正午,眼前的景象瞬间洗刷了旅途的倦意。“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毫无保留地铺展开它的澄澈与壮阔——湖面万点碎金跳跃,暖风裹挟着细碎光尘,草叶被晒得微微发卷,一派盛夏独有的热烈扑面而来。踏上湖岸木栈道,阳光毫无遮拦。湖水褪去朦胧,呈现出极清透的蓝。正如清人祁韵士《西陲竹枝词·赛里木海子》所云:“澄波不解产鱼虾,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