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简介: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486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有教授30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5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全国“明德教师奖”获得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3人。近三年获得主要荣誉有: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一、二等奖,中南六省(...
广州华商学院2025文学院一院一赛“聚竞-文心云起”网文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为激活大学生的创作潜能,释放天马行空的脑洞创意,发掘高校中兼具想象力与表达力的网文创作新星,广州华商学院组织文学院一院一赛“聚竞-文心云起”网文创作大赛,本次赛事评选依据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行业专家专业多轮评审,现对比赛结果进行公示。专家评委1 林俊敏汕头大学教授文艺学博士,国家一级作家(正高),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青...
为进一步夯实教学基础、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实效,2025年10月30日下午15时,文学院于创新楼507会议室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磨课阶段性总结会议。本次磨课覆盖多门课程,聚焦“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创新”“学生互动设计”三大核心目标,院领导、校级督导金慧教授、5位院级督导雷庆锐教授、李长青教授、李雄飞教授、刘建华教授、郑瑞侠教授及大语部系主任赖华强教授、汉文系主任刘洪生、对外汉语系副主任李斐老师齐...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于2025年9月至10月成功举办“粤韵华章·智见岭南”AI创意可视化大赛。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引导学生围绕岭南历史名人、经典文学与民间传说进行数字视觉创作,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大赛自启动以来,受到全校学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共征集到来自文学院、数字传播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等多个学院的45件有效作品。经过...
为迎接2026年教育部合格本科教学评估,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教学质量提升,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在刘洪生主任的带领下,组织19名骨干教师代表,赴汕头大学文学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调研交流活动。本次调研围绕“特色课程与产学研协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主题展开,通过参观、调研、座谈会等形式与对方专家、教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旨在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院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1...
根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广州华商学院校内科研项目实施办法(试行)》、《环南海国家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环南海国家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对申报课题材料进行了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经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确定立项课题7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2项。现将立项课题予以公布。 名单见附件。环南海国家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12月25
我院教师罗春菊荣获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一等奖近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公布获奖名单,我院教师罗春菊在徐桃副院长的指导下参赛,并以其讲解作品《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获全国大学教师组一等奖、由罗春菊老师指导的22级汉语言文学13班的黄月愉同学讲解作品《望江南•超然台作》获全国大学生组三等奖,实现我院在该赛事国家级奖项的突...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发布《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我院刘亚娟老师申请项目通过评审立项。近年来,文学院不断加强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积极打造跨学科科研平台,着力挖掘学院教师的科研潜力;同时,学院一贯坚持落实科研处对社科项目的申报、中检和结项等各阶段要求,从全员动员到点对点动员、从邀请专家到评审意见反馈、从项目中期检查到结项验收,实现了社科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与优化升...
喜报为推动广东省写作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广东省写作学会组织开展了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写作大赛。大赛设置了应用文写作和创意写作两类赛道,并分设一、二、三等奖。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在本次广东省大学生写作大赛中,我校学子踊跃参与,共投递有效作品233份。其中,有24位学子历经层层筛选,最终斩获佳绩!获奖名单(以下获奖排序不分先后)一等奖李灿标、陈昭贤、林梓乔、李德顺、黄颖诗二等奖冯文斌、余陶然、陈苓桑、江磊石...
辛勤耕耘有矢志,硕果飘香又一年。近日,我院学生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捷报频传,考研成绩喜人,再创历史新高。我院共有60名同学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优异成绩的背后既是考研学子们的寒窗苦读,也是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的体现。近几年,我院始终狠抓学风建设,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激励学...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于2025年9月至10月成功举办“粤韵华章·智见岭南”AI创意可视化大赛。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引导学生围绕岭南历史名人、经典文学与民间传说进行数字视觉创作,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大赛自启动以来,受到全校学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共征集到来自文学院、数字传播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等多个学院的45件有效作品。经过...
为深化青年思想引领,凝聚团队协作力量,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团委组织部于2025年9月28日19:30,在肇庆校区8号楼512课室成功举办以“暖心关怀润心田,青春奋斗正当时”为主题的团生总结大会。会议伊始,主持人介绍了莅临现场的嘉宾:文学院团委副书记何致颖老师,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陈炜涵师姐、欧卓然师姐、谢蕙伊师姐,文学院学生会秘书长谢怡师姐。线上参会的嘉宾:文学院团委书记王怡荻老师,文学院学生会指导老师丘淳苑...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与中秋佳节,10月1日下午,文学院在创新楼501办公室举办国庆中秋“双节”留校学生茶话会。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堪通、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桂华、文学院团委书记王怡荻以及辅导员代表杨丽根老师与90余名留校学生欢聚一堂,共叙师生情谊,同庆佳节良辰。党委副书记致辞茶话会在温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堪通首先代表学院向全体留校学生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
为深入探索语言生态与应用型教学的融合路径,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素养,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师生一行16人,在对外汉语系冉茅老师、匡芳莹老师等6名老师的带领下,于9月19日至23日赴云南省昆明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语言调查、普通话推广调查与高校交流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语言生态考察+文化体验+学术交流”为主线,结合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实践,...
丹桂染秋意,文苑迎新人。2025年9月15日下午,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2025级新生师生见面会于二号楼二楼报告厅温情启幕。学院领导、系部主任、辅导员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与59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共赴这场文学之约,为青春新程点亮序章。 见面会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郭堪通主持,六项议程层层递进,满含期许。伍世昭书记以“家国情怀、创新创造、笃学力行”为纲,寄语新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
思尘封文明,扬凤城文化2016年7月22日,是我们调研的第七天,我们一行在书记唐志壕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著名的潮州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希望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展品对潮州非遗有更深的认识。团队在潮州博物馆前合照博物馆负一层是馆藏石刻集粹展示的地方,展出了明清时期潮州地区的石刻,其中有牌坊街牌坊残件、开元寺以及祠堂、城楼残件。这些展品展示出古人在石雕方面的精湛技艺,对我们了解潮汕地区的历史...
走近非遗,感悟匠心潮州调研第六天,我们来到了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继续探寻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馆里有潮州木雕、潮州花灯、潮州麦秆剪贴画等潮州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作品。 “龙虾蟹篓”木雕在文化馆内,黄洺馆长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潮州府的古往今来和目前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表示现今潮州的很多古建筑和文化都保存得想对较好的原因是因为潮州的原住民较多,人口流动不...
寻根牌坊街,探源开元寺7月17日是我们团队三下乡调研的第二天,按照计划,我们到了位于潮州古城中南部的牌坊街,了解潮州古城的旧貌。牌坊即“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具纪念作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 牌坊:榜眼 潮州古城牌坊街,共有牌...
华商初情阳光弥散,将我迎上了去往华商的路;细雨蒙蒙,将我一颗离情心打得湿润;大雨滂沱,将我的大学路尽情冲刷……人生不止是一条漫漫长路,更是一条涓涓长河。席慕容曾说,人生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而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我跨过了整整十二年的学习之河,终于来到了大学这个彼岸。曾经一张张白色试卷铺满我的桌面,曾经一摞摞书籍堆高在我的书桌上,抽屉里堆着一支支用完的笔芯和个个写满笔记的小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