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铺就新生专业学习之路,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于2025年10月13日18:30在肇庆校区2号楼2楼报告厅举行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会议。本次会议由陈少华院长主持,学院领导、院长助理、各系部主任、辅导员及教师代表与肇庆校区文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院长陈少华教授,副院长伍世昭教授、徐桃教授、副院长郭堪通老师、李军教授,郭宝亮教授,院长助理刘亚娟副教授、李雅洁副教授、周远军老师,副主任刘伟云老师,许诺老师,张倩老师,张金龙老师。

会议第二项议程,文学院院长陈少华教授致辞。陈教授围绕“守正创新、交叉融合、应用为要、数字赋能”四大人才培养理念展开分享。他指出,“守正创新”就是要把语言文字、审美修养等基础打牢,同时跟着新时代的文化需求找新的教学和表达方法;“交叉融合”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文学和传播、技术结合起来学;“应用为要”以“每人一部作品集”为核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里锻炼能力;“数字赋能”则要求大家学会用数字人文工具、AI创作平台,把文字能力和技术结合起来。这四大理念为新生明确了专业学习的核心框架。

随后,教学副院长徐桃教授以《四年教学活动如何安排》为题,为新生拆解大学学习的“路线图”。徐教授先介绍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国际教育两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方向涵盖基础教育、文化出版、国际汉语教育等领域,让新生对未来有清晰的认识。接着她讲解了文学院课程设置,其中文学、理论、语言、写作四类课程能够帮大家打牢文学基础,提升思考和表达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徐桃教授提到,学院有“专业学习+新媒体训练+产教融合+国际化视野+AI教智化”的培养模式,同时开设创意写作与应用实践课程,配套举办系列创作活动。徐桃教授分享后,师生问答互动环节开启。新生们有序举手,围绕课程选修优先级、专业核心课学习重点等提问,在场老师结合教学实际逐一解答并分享学习经验,有效化解新生困惑。

紧接着,张倩老师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细致讲解了“每人一部作品集”这一创新项目。她提到新生需根据文案、设计、视频等专业方向选择合适平台创建专属新媒体账号,将四年里的课堂创意作业、学科竞赛作品等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逐步汇集为个性化数字作品集。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成果展示的局限,既能让学习收获被更多人看到,也能在持续创作中锻炼并展现创造力与专业能力。项目按“注册账号—定期发作品—师生互评—年度考核—规划优化”五个步骤推进。张老师强调,坚持四年积累下来的扎实作品,会成为大家未来求职、发展时的有力竞争力。

接下来,郭宝亮教授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三个方面给新生提建议。他重点强调,大学学习要转变思维,要注重过程、系统学习。他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例,教大家用“顺藤摸瓜”的方法,即先搭建课程宏观知识框架,再逐步拆解梳理微观知识点。在做人方面,他提醒大家要正直善良;生活上,要合理规划时间。 分享结束后,有新生询问如何提升文学鉴赏与写作能力,在场老师建议新生多读经典作品,在课堂知识框架基础上,通过自主研读及精读、泛读结合的方式培养相关能力。

最后,许诺老师分享了文学研究的新动向和学院的实践项目。她以莎士比亚作品的改编为例,阐述了经典文学和影视、音乐等媒介的融合路径,介绍“媒介、感知、数字化”研究新方向。学院设立游戏策划班、创意写作班、戏剧创作组等实践平台,为经典文学与创新表达的融合提供了实践载体。随后新生提出“如何培养学科交叉能力”的问题,在场老师表示学院会以实践项目为引导,结合AI技术,开设相关选修课与微专业,为学生拓展能力提供支持。

这场会议在师生热烈的交流中圆满落幕。它不仅为2025级新生搭建了了解专业、明晰方向的桥梁,更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与规划意识,为新生开启大学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